陰道炎系黴菌定滴蟲?女性實用分辨指南+醫生真案例
陰道炎系好多女性都可能經曆過嘅婦科問題,但唔系所有陰道炎都一樣。
比較常見嘅有 黴菌性陰道炎 同 滴蟲性陰道炎,但兩者嘅症狀有啲似,搞錯咗就會用錯藥,仲可能拖長病程。
今日我哋就用簡單、易記嘅方法,加埋醫生真實個案,幫你分清楚兩種炎症。
1️⃣ 睇白帶特征
醫生分享個案
上個月,深圳有個30歲嘅女仔阿欣(化名)嚟睇診,話自己白帶多咗又癢,之前系藥店買咗消炎藥塞,但無改善。檢查發現,佢嘅白帶系典型嘅“豆腐渣”狀——濃稠、白色、黏住陰道壁,基本可以確定系 黴菌性陰道炎。
簡單分法:
黴菌性:白帶似豆腐渣 / 凝乳狀,白色,黏住陰道壁,擦唔幹淨。
滴蟲性:白帶稀薄似膿,呈黃綠色,有泡沫,量多,仲可能有腥臭味。
2️⃣ 感受痕癢程度同位置
黴菌性陰道炎:痕到人坐唔定,主要喺陰道口同外陰,有時連肛門周圍都癢。
滴蟲性陰道炎:痕癢稍輕,但可能會覺得陰道裏面唔舒服,仲有機會小便時火辣辣。
用戶評價
有位媽媽群友講過:“我以前以為系普通炎症,用藥油洗下就得,結果越洗越癢,檢查先知系滴蟲性,仲差啲傳比老公。”
(醫生補充:滴蟲性陰道炎系性傳播風險高嘅類型,伴侶要一齊治療。)
3️⃣ 靠譜方法——去做檢查
唔好自己估,最穩陣系去醫院做白帶常規檢查:
發現假菌絲+芽生孢子 → 黴菌性
發現滴蟲 → 滴蟲性
預防+護理貼士
保持幹爽透氣:少著緊身褲,選擇棉質內褲。
減少不必要沖洗:陰道自潔功能好強,過度沖洗反而破壞菌群平衡。
伴侶同步治療:尤其系滴蟲性陰道炎,否則易複發。
複診確認康複:唔好症狀一好轉就停藥。
💬 醫生提醒:
“有啲患者系藥店自己亂買塞劑,結果黴菌+滴蟲一齊爆發,治療時間長咗一倍。最重要系第一時間檢查,分清類型再用藥。”
📌 總結
分辨黴菌定滴蟲,唔單止系自己健康問題,仲關乎伴侶同家庭嘅性健康。
如果你出現白帶異常、痕癢、異味,唔好拖,去正規醫院檢查先系對自己最好嘅保護。
關鍵詞: 陰道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