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怡康医院
深圳怡康医院
深圳怡康医院

子宮肌瘤

您現在的位置:首页 > 婦科疑難 > 子宮肌瘤
熱門標籤

子宮肌瘤 vs 子宮腺肌症:症狀相似,治療方式卻大不同?醫生教你點樣分辨!

  子宮肌瘤 vs 子宮腺肌症:症狀相似,治療方式卻大不同?醫生教你點樣分辨!

  近年越來越多香港同深圳女性因為「經痛、月經量多、肚脹」而求診,結果報告寫住「懷疑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症」。

  兩個名都好似,但其實係兩種唔同病變。如果誤判,治療方向可以差好遠。

  本文會用最貼地嘅角度,講清楚兩者有咩分別、點樣診斷、治療方式同香港常見收費情況。

  一、子宮肌瘤 vs 子宮腺肌症:源頭唔一樣

  香港婦產科醫生指出:

  「肌瘤係長喺子宮肌肉層入面嘅良性腫瘤,好似長咗一粒『瘤仔』;

  但腺肌症就係子宮內膜細胞鑽入肌肉層裡面,令子宮變厚、變硬,甚至變形。」

  簡單講:

  子宮肌瘤=「長出嚟」嘅腫塊;

  子宮腺肌症=「滲入去」嘅病變。

  雖然都係良性,但病理機制唔同,治療方向自然唔一樣。

  二、症狀相似,但有啲細微分別

  不少病人初期都以為係普通經痛,但其實兩者有幾個典型差異:  

項目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
月經量多,但周期穩定經量非常多,有時滴血時間長
經痛多數輕微或無經痛明顯、痛至嘔、影響生活
子宮大小通常有單個或多個腫塊整個子宮均勻變大
年齡多見於30–45歲多見於35歲以上或生育後女性
影響生育視乎肌瘤位置可能影響胚胎著床及懷孕維持

子宮肌瘤 vs 子宮腺肌症:症狀相似,治療方式卻大不同?醫生教你點樣分辨!

  三、點樣診斷?B超係關鍵一步

  現時香港多數以 盆腔超聲波(B超) 作為首選檢查。

  黃醫生解釋:「子宮肌瘤喺超聲波下通常呈現界限分明嘅圓形腫塊;而腺肌症則見到子宮肌層不均、模糊、厚度不一,甚至可見細小囊泡。」

  如果影像唔清楚,醫生可能會安排:

  磁力共振(MRI):可進一步分辨病變性質;

  CA125 血液檢查:配合判斷有冇內膜異位傾向。

  四、治療方式:睇年齡、症狀、同生育計劃

  1. 子宮肌瘤治療

  藥物控制:例如賀爾蒙藥物、子宮環(可減經量);

  微創手術:腹腔鏡或宮腔鏡切除,香港私家醫院收費約 HK$25.000–60.000;

  子宮動脈栓塞術(UAE):阻斷供血令肌瘤萎縮;

  開腹切除或子宮全切:適合肌瘤大或多發者。

  案例分享:

  一位39歲香港女士,肌瘤大至6厘米,經常貧血。醫生安排腹腔鏡微創切除,住院兩日即出院。她說:「痛感好輕,兩星期後返工都得。」

  2. 子宮腺肌症治療

  止痛與賀爾蒙治療:針對經痛及月經過多;

  人工週期治療:例如黃體素控制內膜生長;

  子宮切除術:若症狀嚴重且無生育需求;

  局部病灶切除:適合想保留子宮的年輕女性;

  中醫輔助調理:部分香港婦女選擇結合針灸、調經中藥緩解痛症。

  黃醫生提醒:「腺肌症唔容易完全根治,控制症狀、減少復發係治療重點。」

  五、香港 vs 深圳:治療選擇與收費差異

  香港私家醫院或診所:注重隱私與術後管理,但收費較高(手術 HK$25.000 起)。

  深圳專科醫院:腹腔鏡設備更新,費用相對低(約 RMB 10.000–20.000),不少香港病人會選擇過境就診。

  不過,醫生資歷與醫院監管制度需特別留意,建議選有婦科專科資質、具麻醉安全認證嘅醫療機構。

  六、醫生建議:經痛唔一定係小事,早檢查早治療

  「有啲病人拖咗幾年先求醫,子宮大到似懷孕三個月,治療難度就高好多。」

  ——香港婦科專科醫生 黃穎芝

  如果月經越來越痛、量多到要頻繁換夜用巾、或者經期完咗仲有褐色分泌,都應盡快做超聲波檢查

  子宮疾病早期介入,多數可保留子宮兼保生育能力。

  結語

  子宮肌瘤同腺肌症都唔等於「絕症」,

  但拖延只會令身體變得更辛苦。

  唔論你喺香港定深圳,最重要係搵個信得過嘅婦科醫生,評估體質、選啱方案,

關鍵詞:   子宮肌瘤 子宮腺肌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