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月經紊亂、滴滴答答?小心係子宮內膜瘜肉!手術真係唯一出路?】
「醫生,我個月經成日嚟唔停,好似點都唔乾淨,仲會有啲血塊⋯⋯」
44 歲嘅陳太太,因為長期月經異常,檢查後發現原來係 子宮內膜瘜肉。
好多香港女士聽到「瘜肉」兩個字就嚇親,以為一定要切子宮,或者擔心會變癌症。其實,子宮內膜瘜肉係好常見嘅婦科問題,大部分都屬於良性,但確實唔可以掉以輕心。
✦ 子宮內膜瘜肉係咩嚟?
簡單嚟講,佢就係子宮內膜細胞過度增生,形成突出喺子宮腔內嘅「肉粒」。
特點係:
可以單發或者多發
大小唔一,有啲仲會突出到子宮頸口甚至陰道口
高危因素包括:
肥胖
乳癌患者使用 Tamoxifen
長期荷爾蒙治療
絕經後女性
✦ 常見症狀
唔少患者初期係無明顯感覺,但一旦有以下情況就要小心:
經期延長、經血量多
非經期都會有出血
陰道分泌物增多
腹痛、絕經後出血
不孕或反覆流產
👩⚕️ 臨床經驗:有些想做 IVF 嘅女士,就係因為宮腔入面有瘜肉,令胚胎著床困難,手術切除後成功懷孕。
✦ 一定要做手術嗎?
唔係所有瘜肉都要切!
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,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做 宮腔鏡瘜肉切除術:
有異常子宮出血
影響生育
懷疑瘜肉有惡變風險(如絕經後出血)
🔍 確診方法:先做超聲波(經陰道/盆腔),如懷疑有瘜肉,再安排宮腔鏡檢查。
✦ 手術方式比較
傳統電切術
利用電流燒灼切除瘜肉
風險:可能損傷子宮內膜,增加宮腔黏連
新式刨削系統(冷刀技術,Shaver System)
用旋轉刀片切碎瘜肉再吸走
優點:唔會有電流熱力破壞,減少子宮損傷,手術時間更短
✦ 患者真實回饋
👩 陳太太(44 歲):
「本來聽到要做宮腔鏡,好驚會好痛。其實全麻之下,30 分鐘就完成,幾個鐘後可以出院。術後第一日有少少肚痛同啲血水,但一星期左右就完全復原,之後月經變返正常,真係鬆一口氣。」
👩 林小姐(35 歲,備孕中):
「試過兩次人工受孕都唔成功,醫生話要先處理子宮瘜肉。手術後第三個週期就自然懷孕,真係好感恩。」
✦ 常見問題 Q&A
Q:手術有風險嗎?
A:屬於微創小手術,風險低,少數可能出現感染、出血或黏連。
Q:會唔會復發?
A:有機會,如果再出現異常出血要及早檢查。部分無生育計劃嘅女士可考慮放藥性子宮環,減低復發率。
Q:唔做手術得唔得?
A:細小、無症狀嘅瘜肉,有時可以先觀察,但如果出現症狀或影響生育,建議處理。
✦ 醫生貼士
定期婦科檢查,唔好等到經血亂晒大龍先睇醫生
保持健康體重,避免荷爾蒙失衡
若有備孕計劃,記得先檢查子宮狀況
✅ 總結
子宮內膜瘜肉唔係罕見問題,大部分屬良性,但如果出現異常子宮出血,千祈唔好拖延。宮腔鏡切除手術屬於微創、安全、復原快,對改善症狀同提升懷孕機率都有幫助。
關鍵詞: